- A-
- A+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交通专门学校。经过7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结合学校发展建设实际,就如何有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重点谈两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一、夯实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实体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度和贡献度是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但从目前看,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仍相对薄弱。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不高;第二,职业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自身发展不均衡,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建设教育强国应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一是科学布局与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点与突破点,应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对接不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现实需求进行布局。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的攻坚期,建议优先布局并重点支持区域内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是统筹规划并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从国家层面看,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可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从地方层面看,聚焦产业集群化发展,科学实施同类院校资源整合,推动职业教育集聚优势、彰显特色、错位发展,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赋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三是多举措促进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认可。强化对各级政府和企业落实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督导,确保国家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促进政府服务和企业参与效能最大化。正向统筹并引导各级各类企业、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快建立并完善人尽其才、同工同酬的用人与分配机制,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
二、健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三个重大战略举措。其中,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最大优势,也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目前来看,产教融合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和企业彼此间依存度不高、同步性不够、共同体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校企合作缺乏专项政策制度保障;第二,教育与产业供需对接缺少统筹、资源融合缺少统一协调,应进一步健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保障校企合作的专项法规建设。制定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从法律层面对校企合作作出明确设置和规定,推动校企合作从“政策倡导”向“依法落实”转变,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落地落实。
二是加强校企双方主管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配合。一体化做好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规划,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从发展起点上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供需对接。建立动态化调整、全过程指导的供需对接机制,特别是产业端的企业管理部门要准确掌握并及时发布需求信息,为教育端的学校管理部门指导协调并优化供给提供依据。
三是充分发挥与强化行业指导与政策激励作用。发挥行业在政策咨询、发展规划、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参与和指导,促进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融合。切实把给予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激励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校企相向而行、产教融合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