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邵晓霞? 杨嘉璇? 赵良碧? 杨江锋
【内容摘要】大语言模型技术迭代的不断加速,对教育教学领域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大语言模型(以DeepSeek 为例)技术赋能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从实践来看,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理念导向不明、甄选方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不足等问题,而大语言模型作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机遇。
【关键词】大语言模型;DeepSeek;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大学;创新性
2018 年,《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简称《意见》)由教育部六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明确提出要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规律,通过提高质量、创新模式等,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2020 年,教育部又推出了“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强基计划”)。至此,我国高等教育从招生到培养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链条便基本建成。我们深知,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引领与后盾,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则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有潜力、眼光远大、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其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更加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当前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较为机械、琐碎,与实践联系紧密度不够,缺乏对前沿技术的引入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开发面向应用型大学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大语言模型技术,作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大数据的自动分析、对用户的个性化智能问答、对话式学习等功能,其在教育领域,通过“长文本语言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等特长使其在学情分析、知识提供、个性指导、文本生成等方面较其他大模型的表现更为出色,能够直击教育痛点、破解教育难点”。因此,本文拟以大语言模型(以 DeepSeek为例)技术赋能教育为视域,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大语言模型为其提供的机遇,以及大语言模型技术赋能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
基础理论研究是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键,而基础学科则是现代科技的支撑和发展的基础。故而充分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大学的职责。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可以凭借人工智能、大语音模型、深度学习等前沿信息技术,如 DeepSeek等,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动力,为缓解当下的培养困境提供动力。然而,从当下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
(一)理念导向不明
从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来看,对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较为关注。然而,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往往忽略了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造成了基础学科研究成果不能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的问题。譬如,从天水师范学院的培养理念来看,通过以赛促学、以评促教等不同路径,力争朝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但因理念导向不够明确,尽管学生在各类建模大赛中成绩不错,但整体水平偏低,综合创新能力偏弱。总体而言,人才培养理念导向不明确。分析来看,因主客观条件所限,地方应用型大学学生日常所接触的内容往往与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有一定的时间差。同时,因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教学与科研支持相对薄弱,学生较难在学术论坛、科研项目等方面获得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的支持。当然,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小,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效果也处于初显状态。
(二)甄选方式单一
基础学科作为抽象性学科,需要一定的原创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科研潜力。从当前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甄选方式来看,考试成绩是最常见的方式,趋于单一。比如,从天水师范学院伏羲书院的选拔途径来看,最主要的依据是高考成绩,具体为:首先要求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达到标准要求(110 分以上),其次便参照高考总成绩,采取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的方式。客观而言,这一选拔方式不利于具备原创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科研潜力人才的甄选与培养。因为将高考成绩作为改革选拔的主要依据,不仅会导致多元化选拔机制改革失去意义,且不利于拔尖人才的选拔与成长。此外,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评价模式也趋于单一。从实践来看,综测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其中也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作为加分项,但占比极小。
(三)实践环节薄弱
具有良好实践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可以说,实践能力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而实践环节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而从应用型大学的培养过程来看,实践环节的体现往往不够到位,导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这些短板不仅影响着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此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环节是必经阶段,学生经由参与实践,不断磨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地方应用型大学与市场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获得有效的实践锻炼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与实际应用场景接轨的机会。这也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但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
(四)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缺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相对而言,基础学科的教师队伍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前提条件。然而,近年来,在地方应用型大学发展过程中,因主客观条件限制,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基础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且高水平人才比例偏小,往往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与此同时,从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来看,高学历师资比例偏低,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现有教职工 1417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到 300 人,占比相对偏低。近五年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数量为 0,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一、二等奖数量也相对偏少。
二、大语言模型为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教育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大,传统的课堂和实践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和社会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通过引入在智能教育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创新教育模式,为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机遇。
(一)大语言模型可以促进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
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与时俱进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即是说,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更新首当其冲。由上文可知,从整体来看,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理念导向不明问题,可经由大语言模型促进其革新。以 DeepSeek 为例,其作为一个大型语言处理模型,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供新思路。我们深知,拓宽、强化基础,是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教育教学思想,其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而基础中的“基础”,则是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乃至基本技能教育与训练之后的学生观察、想象、判断与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这往往被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所忽视。故而,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促进提炼问题、收集与分析数据,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经由观察、分析、思考、判断并创造的思维能力提高之需。由是观之,大语言模型可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提供资源信息和模式创新的方向,进而促进培养理念的革新......(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202308)、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数字化赋能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变革研究—以《英语教学论》为例”、天水师范学院 2024 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字化赋能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