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杨琳? 李唐波
【内容摘要】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各方面已发生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闻从业者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新闻教育目标、影响力、课程比重及重要程度等的认知状况展开调查。
【关键词】智媒时代;新闻从业者;新闻传播教育;认知调查
智媒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迭代,不仅带来传媒生态的颠覆性变革,同时也驱动着新闻传播教育目标、范式、内容等的重大转型。身处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亲历着新闻生产方式、技术手段、应用场景的变迁过程,对专业知识的实用性、适用性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清楚当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核心技能。鉴于此,立足新闻从业者视角,重新审视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现状,追问和剖析新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一、问题提出
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知调查最早见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陈韬文等人比较了内地、台湾、香港新闻传播教育的异同,并分析了教育水准差异对三地新闻人员薪资待遇、工作经历及工作满足感的影响。 1997 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中国记协有关“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大型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大学本科学历工作者占比 53.3%,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的占比 6.2%,合计59.5%,略低于美国 70.1% 的水平。进入 21 世纪展开的调查,主要涉及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状况、调查记者的行业生态及媒介角色认知等方面,2017 年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比例高达 94.5%,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为 20.9% ,尽管这些调查揭示了新闻从业者的学历程度与中国新闻媒体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事实,但鲜有调查聚焦于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知与评价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第一,缺失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教育的整体认知与评价,这就导致难以全面评估和反映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多方面作用。第二,新闻业界对新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完整的认知框架,从业者便难以将个人职业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影响联系起来,进而无法为新闻教育的及时改进提供建议。第三,欠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反馈与分析,特别是未能深入探讨作为新闻教育支干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研究指出,新闻传播类课程内容脱节现象是当前存在的显著问题,表现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外国、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相当陈旧,“两张皮”问题始终难以被及时纠正,无法满足业界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总之,缺失新闻工作者对课程的评价反馈,无疑将加剧学界与业界的鸿沟,不利于培养具有理论功底又能适应实际工作的新闻人才。
究竟从业者如何看待智媒时代的新闻教育目标?新闻专业教育及其影响体现在何处?从业者对新闻专业课程评价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单是研究者关切的课题,更是长期困扰新闻教育工作者的现实难题。鉴于此,本文旨在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视角出发,调查从业者对新闻教育目标、专业影响的认知,以及对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比重与重要程度的评价,力图勾勒从业者眼中的新闻教育面貌,进而为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的持续优化与革新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时间是 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范围覆盖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站、陕西传媒网三个媒体单位。调查使用问卷星共发放 12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25 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25 份,有效率 100%。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从业者对新闻传播教育目标、影响力、课程等的认知与评价。为便于资料的统计分析,将问卷调查的答题选项设计为数值型,采用 Likert 5 点计分法,即非常赞同(5 分)、赞同(4 分)、中性(3 分)、不赞同(2 分)、非常不赞同(1 分)。问卷问题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对新闻教育目标的认知测量
受访者对个人所接受新闻教育之目标进行赋分评价,需要分别评价五条论述:新闻传播教育是为了培养宣传干部;为了培养专业传媒工作者;为了培养新闻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为了培养国际传播人才;为了培养公共传播人才。
(二)对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与非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影响程度的认知测量
受访者对所接受的新闻专业教育及非新闻专业教育进行赋分评价,需要评价两条论述:新闻专业教育的影响大于非新闻专业教育;非新闻专业教育的影响大于新闻专业教育。其中,“专业教育”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大学本科阶段主修过新闻学或传播学。“整体教育”是指新闻从业者在特定社会的教育制度中所取得的最高学历,用来进一步比较说明专业教育对新闻从业者的影响程度......(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