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为什么与如何做: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路径探索

2025/03/18 10:32

周庆安

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再度受到全球高校的关注。一方面,新闻传播作为一个功能性基础学科,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广泛;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作为一个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新闻传播教育如何真正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成为对社会深度发展有更大推动作用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者应当普遍关注的问题。

今天,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自主知识体系和国际化学科建设是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一体两翼。新闻传播的自主知识体系来源于对中国本土问题的关切、中国经验和实践的归纳总结,而国际化则进一步凸出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在国际教育体系内得到认可的学科发展模式。新闻传播学科国际化的内核是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体系和叙事体系,其内在逻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渠道建设,而其应用范畴聚焦在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首先,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教育的驱动力日渐强劲,其中既有国家战略的驱动,也有技术发展的驱动。这个学科为什么要国际化,是因为这个学科在高等教育战略中,更进一步参与到全球治理活动和治理人才培养中。新闻传播学科构建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不是一种内循环,而是将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问题与当前全球各国在传播领域普遍关注的主体、渠道和受众问题相结合,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相似的,是传播技术对于社会运转和叙事的结构性影响。

其次,如何开展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则更具备全球和国别两个维度。从宏观上看,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要借助当前全球问题意识趋同的态势。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全球都在探索新技术构建的信息环境、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叙事能力和叙事观念的冲击。在这个维度上,社交媒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从 ChatGPT 的出现,到今年引发关注的 Deepseek,技术变化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人才要求的变化,但同时全球社会发展中的信息安全、算法陷阱,以及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健康、气候、环境等议题也需要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的国际化教育来回应。

从国别上看,除了与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强国的交流之外,中国与世界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教育对话。当前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区域国别的特点日渐明显,精准传播的需求也更加突出,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第三个 10 年,全球南方国家根据自身的国家发展,提出了不少具有国别和区域特色的新闻传播命题。这些命题中既包括新闻传播与本国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包括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和传播运用问题,尤其是在新闻观念的创新、网络治理、社区媒介使用甚至是数字难民等方面,各国国情不同,传播的多元化正进一步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除了为什么和如何做,通过国际化建设,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可以更进一步回应新的自我革命问题。百年来,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我国一直在探索如何兼顾中国立场和世界观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在不断探索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这一实践的优势是指导了学科建设,也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特色,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土壤,又有当代中国传播实践的回应。新闻传播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特点,也在不断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特点。

在国际化的语境中,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更进一步培养在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中的叙事人才。今天,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仍然是叙事能力和叙事观念,方法论则更具社会科学色彩,又有着新的技术发展路径,而受众群体则更加国际化。因此,新闻传播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是在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环境中面对全球受众进行叙事的群体。他们身上的国际能力与本土经验结合,也体现了国际化的成果,更能够推动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讲述,逐步完成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感召力的历史使命。

当然,在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高校中,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统一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方针和思想观念,如何建设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构建国际化办学的场景,甚至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做好新闻传播全球问题的中国回应,都是需要进一步面对的问题。(本文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5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