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张志君? 梁锐? 张涵
【内容摘要】本文以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指示精神为指引,探讨如何努力化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使这项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全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具有活态性、流变性、即时性等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 2024 年,中国已有 43 个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笔者拟以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指示精神为指引,探讨如何开展非遗传播创新,以便在传播中更好地传承,从而努力化解非遗保护目前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使这项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非遗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乏力
这里所说的“力”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语义指向:其一是指“着力点”。任何一种传播都存在着两个点,一个是“切入点”,一个是“着力点”。以非遗保护的传播为例,从理论上说,可有以下这些“切入点”:从“历时性”的角度切入,可以向受众讲述每一项非遗的前世今生、历史沿革;从“共时性”的角度呈现它的现状,可以将其与其他非遗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一些比较;从“见物又见人”的角度和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切入,可以讲述这些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故事、讲述他们的坚持故事;从“两点论”的角度,可以既谈成绩又谈非遗现存的问题,等等。这些“切入点”就好比军事进攻中的“突破口”,没有“突破口”是不行的,但仅仅停留在“突破口”又不可能真正夺取阵地,要真正夺取阵地就涉及“着力点”问题。很多人往往将非遗传播的“着力点”与“切入点”等同起来。其结果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忘记了进行非遗文化传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作为传播的组织者,他们往往将非遗进行‘与时俱进’式的解读,或者包装成文化政绩,个中意义与历史原貌大相径庭”;其二是指“力度”,这里说的“力度”既包括高度,又包括深度。很多非遗的宣传和传播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是因为传播者所站的高度不够,没有站在集体记忆、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高度进行传播。对于某一项非遗传播深入挖掘也不够,往往都是浅尝辄止,“由于一再地被复制与剪辑,全部内容的每一项内容的有效性——‘所指’会被降低,结果文化语象的外在形式反而成为关注的焦点。”每一种传播覆盖半径都相对来说有限,所以影响力就不过尔尔;其三是指“合力”不够。目前看,从传播媒介上,传统的大众传媒往往是各自为战,互不统属,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一些合作,往往也是“泾渭分明”。从传播主体来看,不同的传播主体往往都有自己所用媒介的“基因”,尤其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传统媒体的文化“基因”已经融化在他们的血液里,所以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中,因此他们从心里并没有想要与新媒体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愿望,而新媒体的从业者“作为非专业制作人员,他们记录的所观所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艺术性”,因而也很难得到传统主流媒体的真正呼应,所以都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原因,就给非遗传播造成很大的困难与问题。
(二)传承乏人
这里所说的“传承乏人”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语义指向:其一是指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受到人们的青睐。世人对于非遗的青睐和关注往往与大众传媒对于该项非遗的青睐与关注呈正向关系。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遗名录、名册,对于那些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名册的非遗,媒体的关注度肯定不如被列入的高,这是毋庸讳言的。相关调研表明,“由于生存土壤渐失,不少非遗正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即使是对于那些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遗名录、名册的非遗,也存在着传播和宣传的畸轻畸重问题。对于那些便于被视觉媒介进行传播和展示的非遗,媒体的关注度往往相对就高一些,而对于那些相对比较静态的、不便于通过视觉方式开展相关传播的非遗,媒体的关注度往往相对就低一些,这种关注度的高与低有可能就导致有些非遗因为始终不能够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寻找传承人方面就可能遇到很大的困难;其二是指受到功利驱动,有些非遗传承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非遗虽然以“文化”冠名,但还是会受到功利的影响,尤其会受到经济功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当下,撇开功利去谈文化,总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诚如大家所知,并非所有的非遗都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对于那些不能够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非遗,其传承确实存在着“传承乏人”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一切都向钱看,人们浮躁的心理影响了年轻人学艺的热情”,即使是那些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能够马上带来经济效益的非遗,可能也存在着“传承乏人”的问题;其三是指受到时间和实践的双重考验,某些非遗可能存在着缺乏可以托付终生的传承人的问题。有些非遗大师“也曾想过把自己的绝艺传给外人,但是谁有兴趣、有耐心、有耐力来学那些收入不高的技艺呢”。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久久为功,一旦时过境迁,遭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很可能会使相关行为主体浅尝辄止,甚至见异思迁......(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5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4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对舆论生态的挑战、影响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4&ZD215)的阶段性成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