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以系统性变革?回答时代之问

2025/01/15 16:02

袁小平

时间之笔,点画之间正道沧桑。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二十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开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新篇。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教育强国建设步履铿锵。

在大时代的手笔下,作为主流媒体同样面临着新的考题,点横撇捺间,如何落笔,才能写出属于我们的时代答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积极实践已生动展开,深化改革创新成为各大主流媒体手中的笔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作为国家级教育媒体,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改革创新、勇担时代使命,以系统性变革深度赋能传播能力提升无疑就是我们笔中的“答案”。

内容建设 ,“创新”赋能。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建设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内容为王”是根本,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内容构建体系、内容生产策略、内容供给方式,不断强化内容传播的统筹布局、深度策划、融媒传播。作为教育媒体,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打造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品佳作,让主流舆论占领主战场。中国教育电视台近年来持续打造了《直通高考》《开学啦 !》《老师好 !》《我是辅导员》《冠军说》《百年巨匠·教育体育篇》“青春歌会”“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多个独家直播、品牌节目、精品纪录片和大型主题活动,通过内容创新,做优质内容引领者,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矩阵传播 ,“融合”赋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新应用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教育媒体必须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变革,在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手段上全方位变革,大力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中国教育电视台坚持“移动优先,先网后台”的融合传播模式和“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的特色传播理念,积极构建全媒体、立体化、矩阵式传播格局。着力打造以新闻内容为亮点的“融媒新闻传播矩阵”,以创新节目内容与融合形态为支点的“频道节目传播矩阵”,以整合资源共创品牌为基点的“融媒体矩阵联盟”。2024 年,融媒体新闻传播矩阵“育见新闻”累计阅读量近 60 亿,公众号、微博话题、短视频等在触达、传播、互动数据上均呈现强势增长。面对全媒体传播生态,教育媒体要用系统性变革思维,加快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构建融合、创新、互动、高效的传播体系,做强“融合传播矩阵”,有力占据教育舆论传播制高点。

深度服务,“专业”赋能。媒体融合转型要强化用户思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教育媒体,要牢牢把握教育舆论的引导权和话语权,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专业优势,以专业视角、专业深度、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搭建和塑造具有专业水准的教育传播服务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精心打造了《直通高招》《职教中国》《一职为你》《同上一堂课》等多个直播或栏目品牌。2024 年,“梦想启航·高考考生服务月”大型融媒体节目全网播出近 7000 分钟,总阅读量突破 1 亿,话题互动超过 2500 万人次,用高品质的专业内容赋能教育媒体的深度传播、精准传播 ,“新闻 +”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教育媒体要不断完善、壮大、做强内容传播体系,以高质量节目内容生产和深度垂直服务彰显专业价值,不断提升深度传播和深度服务能力。

动力提升 ,“机制”赋能。系统性变革将为主流媒体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为适应媒体发展新生态,中国教育电视台近年来深入扎实推进“移动优先,先网后台”的融合传播理念,形成大编辑部运作新闻采编运作方式,积极转变频道生产组织构架和节目运作模式。一是以融合创新管理创新为驱动,实现生产组织构架由“频道制”向“中心制”转变。二是以全媒联动融合采编为牵引,实现节目刊播方式由“传统电视编播”向“全媒体刊播”转变。三是以提升传播广度、深度、精度为宗旨,实现内容分发由“节目单点传播”向“内容矩阵布局”转变。要围绕以上转变,持续探索建立内容生产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强化适应全媒体节目生产创作评价体系,提升融合采编力、内容创新力、媒体传播力。

展望未来,变革者进,创新者强,惟变革创新者才能站在时代潮头。2025,全新出发,站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高地上,“教育电视大有可为”的旗帜将始终高扬......(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5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