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数字时代海外留学生的跨国认同趋向与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2024/11/26 15:54

张帅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海外留学生的跨国认同容易发生摇摆,在数字时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日益关键的课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今留学生的跨国认同超越了非此即彼式的二元对立态势,出现了互为交叉的多元化取向,故在既有理论基础上,梳理出陌生人、旅居者、留居者、边缘人四类认同状态,并进一步指出其不同以往的流动性特征。基于此,研究提出了链式传播路径,即多元教育主体协同化、多维教育内容整合化、多重教育场景数字化、多类教育对象分众化,以期形成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连锁式反应。

【关键词】海外留学生;跨国认同;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愈发明显,国内学生日益青睐赴海外留学,其跨国认同容易随之发生摇摆,因此在数字时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愈发关键。2023 年 10 月 24 日正式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了对海外人员的爱国情怀培育。然而,学界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向来对国内大学生关注密切,对海外留学生的关注存在缺位现象。事实上,从规模意义而言,我国赴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生在 2021 年已逾百万,留学人数为全球之首;以质量意义而言,海外留学归来人员能以其国际视野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先进经验,但约有 37% 的学生希望国外就业。即便部分学子因家庭等缘故暂时归国,却依然在跨国认同方面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留学忘本”现象频出。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成为留学生联系祖国的基础语境,数字化的国内外信息深刻影响着其时代信仰。因此,在国际关系复杂化、留学群体多元化、教育环境数字化的当前时代,面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波动、认知偏差、价值观游离等跨国认同问题,亟须系统性地深化对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研究综述分别从海外留学生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角度切入,再渐进到核心研究对象。同时,数字媒体使用与当下留学生活紧密相关,亦是综述题中之义。

(一)海外留学生跨国认同研究

留学生的跨国认同研究往往涉及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议题,几者有内容重叠亦有不同指向。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的认可和同意,分为政策认同、执政党和政府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五层。其中,国家认同是公民确认自己属于某个国家共同体的心理活动,既涉及领土、主权、主流文化传统、信仰,也指向国家政权系统、政治制度、治国理念。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文化特征接纳和认可的态度,带有建构主义色彩,是动态变化和历史嵌入的,而非静态、去语境化和本质主义的。留学生的跨国认同常因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而显得复杂。一般来说,他们会在国籍身份上开展自我协商,具体表现为跨文化能力、地方性重建、离散意识和混合归属感四个方面,一种介于两国之间的“跨国中间性认同”由此而生。于留学生而言,接受新文化不一定需要放弃原生文化,两种文化的维持与发展或可同步发生。这种双重身份认同的理念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可。因为跨国教育与民族主义并非绝对对立。也有研究指出,留学生认同具有历史性与实践性,且是多维式的渐进过程。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海外留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具体内涵、历史变革和时代对策等方面。以具体内涵而言,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有心理情感、理性观念、价值意识、价值意识、社会思潮、行为模式等内容,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以历史变革而言,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史可分为建立新生人民政权教育、社会主义探索教育、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和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等阶段。另一种分期方式则是开创形成、曲折发展、改进完善、深化创新四个阶段。以时代对策而言,崔海英建议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主流意识形态驾驭算法工具、以创新性表达构筑话语合力、以系统性思维方法锻造时代新人。孙华峰提出,高校思政课堂要坚持探索明理与践行、守正与创新、线上与线下、显性与隐性、内修与外治相融合的发展理念。拉巴次仁也认为,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教育,这充分说明数字时代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意义。

已有少数文献探究海外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王瑶分析了留学生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这可归因至海外复杂环境、相关政策弱化、留学生自身因素等。相应教育需要留学基金委和驻外使领馆等合力推行。这类文献为本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但尚未专题论述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语境。另外,虽有学者注意到互联网在留学生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如何运用数字平台、谁来开展、具体向谁传播等问题的思考仍有待深入。

(三)海外留学生的数字媒体使用

有关留学生的数字媒体使用,学者多探讨这一新兴技术对留学生学业教育、文化适应、家庭关系、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影响。也有研究从数字媒体角度切入,研究留学生的认同问题。例如,张少科发现使用中美两国社交媒体对维护部分留美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大有裨益;杨凯等人则认为中国留学生使用海外社交媒体整体程度不深,其中一些国外媒体对其中国文化认同起到负面影响,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明确联系的研究尚不多见。

总体而言,现存文献为数字时代留学生的跨国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做出探索,但对本议题观照不足。这体现在:(1)海外留学生的认同问题由来已久,但其跨国认同有哪些最新趋向?这个问题依然待解。(2)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体系较为完善,但对海外留学生群体关注不足。寥寥可数的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多以宽泛视角切入,还未充分考虑到国际形势复杂化、留学群体多元化、教育环境数字化的当前时代特征。(3)海外留学生的数字媒体使用研究议题广泛,但未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真正提出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方案。因此,新兴化的留学生跨国认同趋向与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尚待启动。

在上述文献基础上,本文将核心概念定义如下:海外留学生是指在海外正规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中国籍学生;跨国认同是指对于国内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可和同意程度。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增强个人对中国国家的积极认同和支持的社会实践体系。数字时代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于是,本文将核心研究问题确立为:在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在海外正规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中国籍学生的跨国认同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向?又如何对其开展对中国国家的积极认同和支持的教育活动......(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5 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新形势下海外留学生政治认同研究”(课题编号:25GXSZ005YB)、2024 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预立项课题“新时代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Q2024001)的研究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