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互联网时代传媒人需要怎样的“语言哲学”?

2024/11/26 14:42

荆学民

最近网络世界最火爆的事件是刀郎又火了!对于传媒人来说,可以把“刀郎爆网”作为一种“哲学现象”审视一下。

众所周知,沉寂了十多年的刀郎再次爆网,始于他 2023 年发布的一首新歌《罗刹海市》。这首“哲学之歌”,歌词取材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里的同名文言小说,但却彰显了刀郎 “古今中外尽兴拿捏”的哲学境界。这首歌曲的“古今之比”,剑指肆虐,挥洒自如,对于中国人来说都还能习惯、接受。但是,曲中的“中外对比”猛然切入,如神来之笔,却让人颇费思量。谁也没有想到,刀郎弄出一个“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这样的“东西”来。维特根斯坦这个 20 世纪哲学史上神秘莫测的哲学家,幻然间走进歌曲,被喜欢这首歌曲的受众稀里糊涂、似懂非懂地在脑海中飘逸游荡。我断定,绝大多数歌迷并没有细想和在意这个维特根斯坦是何许人也。

应该说,刀郎自己是不糊涂的。他似乎看到了网络时代的这个世界,已然纠缠在事实、感知、真相、谎言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烦恼与荒谬之中。借助于维特根斯坦的思考,他说这才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一个在西方哲学史课堂上尚不能完全搞懂的哲学家的思想,非常奇妙地就这样被一首流行的歌曲,借助于对“马户”“又鸟”之类语言荒诞的讽刺,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在我看来,到了这次成都和广州的演唱会,刀郎也只不过以更加具有感性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形式,继续展示着自己越来越深沉的哲学思想。

不得不说,刀郎神奇地选择了维特根斯坦,具有很大的时代意义。维特根斯坦聪明好学,学问深奥,一生著有《蓝皮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著作,其思想煌煌,主要精力聚焦于“语言哲学”。在他看来,人类是生活在语言之中的,因此“语言”问题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

从哲学上讲,“语言”既是人类自己的创造物,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交往的工具,更是人类生活在其中的神奇世界。从哲学延伸到传播学,当人类社会交往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语言”随之被超越所有个体境界而普遍化,它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已经完全与互联网同质化。

语言是工具,语言是中介,语言是真相,语言是遮蔽,语言是生活,语言是人生……我们传媒人索性就视“语言”为“人与世界的中介”。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自视为是时代的发声者、传播者、引领者的传媒人,该如何理解这个中介?该如何建构这个中介?该如何使用这个中介?一句话,互联网时代,传媒人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哲学理念来支撑自己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从哲学角度思考,我这里谈两个维度供大家参考。

第一,感性地参与和掌握这个时代。维特根斯坦当年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之所以停留在“语言的困惑”之中,就是因为人类的哲学发展到 19 世纪的时候,哲学家康德给人类的理性划出了限度,他认为,与人没有任何关系的“物自体”,人的理性是“不可知”的。康德哲学这个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再次开辟了人类历史上“非理性”的狂热,以叔本华、尼采哲学为代表的“非理性思潮”一路狂奔,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维特根斯坦深受这种哲学转向的影响,深深地陷入了“语言”的种种困惑和陷阱之中,他始终没有走出语言世界去探索语言以外和背后的东西。实际上,时至今日,我们这个时代的“后真相思潮”等,也可以说是一种 19 世纪哲学的“后遗症”。放眼望去,弥散在这个时代传播领域的或“对空言说”、或“喧嚣不宁”、或“娱乐至死”的“狂躁”“虚幻”“自嗨”“起哄”等,均是对待这个世界的哲学态度和信念出了问题。

第二,理性地探索和掌握这个时代。许多人没有正确地吸纳康德的哲学遗产,康德当年虽然秉持了对“物自体”的“不可知”论,但他始终对人类坚持认知和探索“物自体”之信念怀有崇高敬意。他既限制了理性的“僭越”,又肯定了理性的伟大。正像后来的马克思哲学,并不因为真理都是相对的就否定了绝对真理的存在。人类的本性和天性就是永远追求真理,人类活动中的任何事物的真相都是存在的。只有依赖理性掌握真理,揭示真相,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人类依赖理性追求真理呈现真相的信念永远不能崩塌。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只沉浸在“现象世界”之中,满足于现象世界虚假的繁荣与浮夸。对于传媒人来说,理当坚定不移地秉持第二点。我们应比普通人更敢于追求真理,更敢于揭示和呈现事物的真相。我们不应盲目推波助流,制造社会泡沫。呈现一个真实朴素的社会,让社会永远清澈、澄明,是我们永恒的责任。(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