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城市红色美育资源的跨媒介重构与再造

——兼论上海大学美育实践案例的路径启示

2024/09/14 16:09

张秋实? 金江波

【内容摘要】本文以跨媒介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上海大学美育创新实践案例为切入点,阐述了上海大学发挥艺术教育优势,系统推进区域特色高校美育的行动与举措。

【关键词】跨媒介;城市美育;高校美育;红色美育;美育创新实践

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2021 年,《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深入推进高校“四史”教育,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这让新时代的大学美育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任何阶段的时代性和使命感。大学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中间环节,其美育的实施承载着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融通与交互。

在此背景下,艺术的跨媒介研究在经历了诸多学者的理论梳理和论证后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核心概念为艺术领域提供了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同样也为大学美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与路径。上海大学地处上海这座红色基因发源地,正在通过跨媒介艺术的方式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统筹与整合,借由跨媒介传播完成红色教育经典的传承与再造,实现以协同创新机制的跨媒介美育拓展校内外美育实践,为城市赋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美育任务。

一、从多媒介到跨媒介的城市美学

艺术媒介即艺术材料,通常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用以表达想法的物质材料或载体,媒介在完整的艺术过程中承担中介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艺术领域的多媒介往往被定义为多媒体,甚至有接近综合材料、新媒体一说,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至今仍在变化更迭中。单就多媒介而言,现有的艺术门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是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果在中国画中加入版画的制作,甚至融合雕塑再加以呈现,这便被视为多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近年来,多媒介的艺术创作逐步出现在艺术现场,为观者提供了一条解读艺术作品的新路径,投射出一种新的存在,构建了一种新的延续性、可读性和可视性。这种反思与重构的方式正如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所言:“用一门学科特有的方法批评该学科本身——不是为了颠覆它 , 而是为了在其能力范围内更牢固地巩固它。”

“跨媒介”(Transmedia)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其后延伸至电影、电视、游戏领域。20 世纪 80 年代“跨媒介性”(Intermediality)的提出,逐步延伸出如跨媒介叙事、跨媒介艺术、跨媒介影像等相关理论阐述,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跨媒介的四种模态类型,成为研究艺术跨媒介的重要参照体系。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提出了“跨媒介叙事”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系统地呈现一个故事,创造一种紧密和互补的娱乐体验”。可见,跨媒介更像是一种手法,在媒介互通的过程中,其理想状态是不同类型的媒介进行内在互动并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在跨媒介的逻辑中,跨媒介作品往往将不同的媒介有机连接起来,因此,跨媒介的艺术研究更侧重于打破艺术学科间的壁垒,跨越艺术创作媒材的界限,融通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元素,甚至实现艺术生产者与艺术受众的互换,丰富艺术受众的身份多元性,从而使其对艺术元素进行更生和延展,最终通过媒介的补充与再造生成一个新的社会或文化现象。

澳 大 利 亚 墨 尔 本 大 学 斯 考 特· 麦 奎 尔(ScottMcQuire)教授提出了“媒介如何建造城市”的议题,他认为媒介一直在参与定义城市空间的边界,不同时期的媒介构成了城市的“围墙”,从看得见的城门城墙到看不见的数字网络,它们正在不断定义着新的城市空间形式和人文关系。此外,麦奎尔教授提出了“媒介—建筑复合体”(Media-ArchitectureComplex)概念,他认为,以往的城市媒介传播依靠一个主要的传播载体向受众发布信息,而数字化时代下的传播方式更像是“去中心化”形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网络和移动设备发布内容,而这些构成了新的城市样态。

运用跨媒介方式在整合与统筹城市美学资源时,首当其冲的是要挖掘城市记忆、提炼城市基因,为美育工作提供准备工作。上海作为红色文化的勃兴之地,具有丰厚的城市资源与独特的城市美学基因,其开放包容的特质让多种艺术媒介在此交融碰撞。因此,如何利用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大学的人才培养课堂走进红色资源、走进红色场馆是上海大学美育建设的重点任务。

2018 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十多名青年师生组建设计团队,经过前期调研,对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渔阳里进行了艺术改造,为原本嘈杂的商业中心注入了新的红色文化血脉,使位于上海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地散发出了新的青春活力,成为淮海路这条繁华道路上的第一个红色广场。艺术的创造和呈现依托媒介这一物质基础,艺术媒介的多样性在丰富了艺术语言的同时也超越了艺术本体带来的单纯视觉感受。在此意义上,新的渔阳里广场不拘泥于简单的空间改造和整合,而是通过四种方式为公众打造重温历史经典、接受红色洗礼的重要空间载体。其一是长 58 米、高 3.4 米的“青春赞歌”浮雕墙,这个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历史事迹的青春画卷,造型上概括洗练,色彩上突出入口处象征着燃烧的青春岁月的红金色火炬,令观者心潮澎湃;其二是位于巨幅浮雕墙中极具上海石库门特色的“历史之门”,这个连通历史的穿越之门通向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为新老建筑提供了时空对话的交融空间;其三是浮雕墙前地面上的“青春足迹”步道,步道上印刻有团史大事记,行走于其上,可以研学共青团的历史,重温青春的辉煌时刻;其四是广场上设置了升旗区域,为青少年及公众接受仪式教育、重温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将多种媒介融合为一种媒介,使物理空间成为展示城市历史遗迹的载体,契合了基特勒提出的“综合的跨媒介性”理论......(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1 年度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野下综合性大学美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60028)、2021 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校美育有效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研究”(项目编号:C2022017)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