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与通识教育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024/08/01 15:00     ©原创     中国教育电视台编辑:袁波 杜娟

战略创新 2024年07月30日 18:50 北京

7月29日“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与通识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37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育局长、信息中心主任、中小学校长,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国家发展、教学育人、教育政策、教育理论、AI技术发展、区域教育推进、学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对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认识、理解、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可借鉴的经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李艳燕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者约200人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致辞●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每一次生产力的提高都会影响到我们教育,到了人工智能,必然会影响教育的生态,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于师生关系。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使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让学生认识人工智能,要有人工智能这种思维的方式,用人工智能服务于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促进我们的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殷长春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驱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项目《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的编制工作,秉承集大家智慧,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升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力求得到具有中国水平、适合普适教育、实现教育引领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认识和理念,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在致辞中指出:学校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未来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能够胜任未来一代的新人,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的普及,我们希望学生不仅理解支持,更能运用技术解决实际困难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分享人工智能素养和教育创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方法和成功模式。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教育处处长张淞云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既对重塑教育的内涵和形态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中国高度重视在教育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并与各方携手,为提升全球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智能时代的风采作出积极贡献,为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带来变革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其用于促进公平、包容、高质量的教育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同时强调解决师生矛盾、应对伦理问题以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主旨报告●

会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研究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朱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宁夏教育厅原副厅长王建平,为本次论坛做了主旨报告。

朱强:AIGC在青少年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挑战与机遇分享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经历和对 AI 在青少年信息技术中挑战与机遇的见解。介绍了 AI 技术的转变和发展,阐述了 AIGC 在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最后提出对 AIGC 在教育中应接纳而非禁止,并强调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应用能力和关注伦理。


赵建华:国际比较研究视域下的信息科技教育:经验与启示分享了参与的信息科技教育理念国际比较项目,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指出智能时代对信息科技教育产生巨大挑战,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思考信息科技教育的方向、面临的挑战,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和教学建议的变化,介绍了信息科技国际比较项目的目的、方法、样本、数据收集和分析框架,以及研究发现,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方面的情况,课程经验,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总结了国际比较发现的经验体系,强调信息科技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新机遇和挑战,希望做出贡献。


王建平:面向新时代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介绍了宁夏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做法。宁夏以国家开展“互联网+教育”和相关试点为契机,从丰富资源供给、普及智能教育、深化融合应用、创新教育数字治理模式、提升智能素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包括普及智慧平台、深化“三个课堂”应用、打造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推广智能部署、开发智慧学伴、开展智慧教研、进行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应用、丰富活动等措施,旨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师生智能素养,共同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共创美好教育未来。

●特邀报告●

会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法国南特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教育资源和人工智能教席主持人科林·德·拉·伊格拉(Colin de la Higuera),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达婷,南非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远程学习教席主持人莫埃凯西·莱塞卡(Moeketsi Letseka),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蒙美玲,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科学委员会主席尤瓦·凯门切奇耶娃(Yova Kementchedjhieva),为本次论坛做了特邀报告。。

樊磊:人工智能与跨学科主题

目前我国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主要有依托信息技术课、地方特色课或校本课程、融合性课程三种形式,但各自存在困难和问题,难以普及和持续。人工智能教育应跳出现有圈子,以更广阔视野设计,需考虑社会需求和国家对教育的期待。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矛盾,可能助长传统教育模式,应思考如何打破。人工智能加跨学科是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最佳和最终方式,可解决课改难题,不改变现有课程体系分配,方便地方设置特色课程,与教育大模型的目标相匹配。做好人工智能课程要明确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要有包容性,关注带来的冲击和规则变化,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借助数字平台和生态进行探索。

科林·德·拉·伊格拉(Colin de la Higuera):AI and Education: Some Open Questions

阐述了开放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联系,以及他们在培训教师应对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包括AI14项目和相关成果。指出人工智能虽带来技术变革,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偏差、作业作弊、教育的短暂性和不可持续性等。强调了理解学习原因的重要性,探讨了可持续教育的概念和面临的挑战,包括教材使用、知识存储、技术进步对教育的影响等。还提到在法国与议会合作,关注批判性思维、信任和人工智能的联系,强调使用者需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文化才能受益于这些技术。

达婷:面向人机协同教学的大模型测评研究

围绕面向人机协同教学的发展性测评研究展开,探讨了人机协同教学的三大关键问题,包括人机教学能力差异测评、人机教育任务合理分配、学习者个性化适配。介绍了大模型的分类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研究问题和测评框架,还发布了相关招募活动,并分享了一线教师的经验、典型应用场景的分类总结、不同产品的现状及问题局限和未来期待,基于此进行了教学能力的评估和横向对比,总结了人机教学的优势,探讨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人机协同教学范式的创新,期待与各位共同探讨人机协同教学在教育中的可能性。


莫埃凯西·莱塞卡(Moeketsi Letseka):The Status and Experience of AI in Education in Africa

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发布的相关文件和观点,提到南非政府、非洲联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举措,以及自己所在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项目和计划,旨在培养教师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

蒙美玲:Creating the First  Pre-tertiary AI Curriculum for Hong Kong

介绍了该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包括开设相关本科课程、在排名中的优异表现等。还阐述了该校共同创建的香港首个未来人工智能课程,涵盖核心组件、分支、应用等,设有实验室,课程包括双语教学路径、五个类别,新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内容,探讨了其伦理原则和对工作的影响。该项目提升了师生能力,教学社区不断扩大,香港政府教育局将采用相关课程。强调人类需适应并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

尤瓦·凯门切奇耶娃(Yova Kementchedjhieva):AI Is as Good as We Are

介绍了新成立的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竞赛。竞赛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三个主题,分科学轮和实践轮,形式具有挑战性且可能变化。目前已有 55 个机构被认证为国家代表,45 个团队注册,300 多人参与。

●专题论坛●

会议上的三个专题论坛分别就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目标认识、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三个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

专题论坛 1 “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 锋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重庆智慧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冬、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兰之君、京师沃教育数字教育研究院院长赵映明,分享了对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定位的认识。

专题论坛 2“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涛主持。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宿庆,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九江市教育技术和装备发展中心主任童晖,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国立,银川市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党委书记黄莉,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萍,分享了不同地区人工智能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保障等经验和做法。

专题论坛 3“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龙凯主持。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李晓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兼任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海林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玉宝,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祁红,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书记兼校长鲍淑琴,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智慧教育BD总经理万园华,分享了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应用的典型经验。

●闭幕式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童莉莉教授作闭幕式致辞。她全面总结了会议上精彩纷呈的观点和宝贵的经验分享,指出人工智能素养通识教育的路径探索是十分扎实的。同时,童莉莉教授也强调在共性指导之下,教育从业者也要在个性指导之上做出探索,以激发创造力,增加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在场嘉宾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次论坛充分展现了各地人工智能教育成果、教育教学创新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迪。尤其是《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研制过程的介绍,吸引着与会者的目光,反响热烈。该指南通过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汇总了当前各地人工智能教育典型经验,为创新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本次研讨会还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等。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大家还对本次论坛的组织、内容及研讨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