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Web 3.0 时代的新媒体教育应用综述及展望

2024/03/15 15:16

周丹? 黄俊香? 龚超

【内容摘要】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 Web3.0 时代的新媒体教育应用进行了内涵分析,介绍了新媒体应用于教育的发展阶段,论述了新媒体应用于教育的具体模式,探究了新媒体应用于教育的效果评估。

【关键词】Web3.0;新媒体;教育应用;综述;效果评估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增 强 现 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新媒体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传播模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转型,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从终端设备来看,手机 /PAD、智能手表 / 可穿戴设备、AR/VR 眼镜、学习灯 / 学习机等新媒体终端层出不穷,移动便携性不断提升。从内容形式上看,短视频、公众号、虚实融合等新媒体形式不断创新,短视频与教育、旅游等行业叠加,逐步渗透至生活全场景,成为全民应用;微信构建起以公众号、视频号和小程序三位一体的生态;ChatGPT 一经推出即表现出一定的语言理解、生成、知识推理能力,引发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新一轮变革。

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已成为当代教育研究无所不用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历经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已有文献从新媒体的概念分析、在教育行业的具体应用、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入 Web 3.0 时代,智能化、沉浸式、去中心化的教育应用应运而生,不仅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与评价中,还应用于自主式、合作式、非正式学习场景中,助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实现终身学习。同时,新媒体对学生、教师等多元教育主体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对青少年潜在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于 Web 3.0 的新媒体教育研究,大多聚焦某类具体技术或者在某类具体学科的应用研究,多停留在策略、途径层面,对新媒体作为通用技术、通用终端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上整体以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不足;研究对象和场景也以学校场景为主,以教师、学生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对新媒体技术的提供者——科技企业的研究更是尤为缺乏,尚未完全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影响模型,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系统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内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发展,适应Web 3.0 时代的挑战。

一、基于 Web 3.0 的新媒体内涵

(一)新媒体的概念

对于“新媒体”概念的起源,有学者认为出自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 1959 年的“电子革命:新媒体的革命影响”演讲,麦克卢汉在演讲中指出:“媒介即是讯息。每一种‘新媒介’都具有印刷术一样的实力,传递着一样的讯息。所以社会靠集体行动开发出一种新媒介(比如印刷术、电报、照片和广播)时,它就赢得了表达新讯息的权利。”之后,Schivinski 等人于 2013 年认为新媒体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数字设备上按需访问内容,以及交互式用户反馈创造性参与”“新媒体的另一个方面是实时生成新的、不受规管的内容”;清华大学彭兰于 2016 年提出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

“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相对性,比如报纸之于图书、广播之于报纸、电视之于广播、网络之于电视都称得上是新媒体;第二,适应性,每个阶段的新媒体都是当时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并推动行业进步的适应形态;第三,发展性,是指新媒体的形态不会停止或终结在某一种样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的媒体形态都会被将来的新媒体所超越。此外,有学者采用“数字媒体”“社交媒体”“沉浸式媒体”等近似概念用于描述新媒体,新媒体在新的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已经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Web 与 Web 3.0

2021 年被认为是 Web 3.0 的元年,Web 3.0 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阶段,又被称为语义网,以语义技术为核心,实现信息的智能分析处理。不少业界人士给出了 Web 3.0 的定义: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于 2014 年将 Web 3.0 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在线生态系统”,a16z 发布的报告将 Web 3.0 定义为“一组包含区块链、加密协议、数字资产、去中心化金融和社交平台的技术”,还有学者认为Web 3.0 是“基于区块链底层架构的新的网络生产组织方式”,核心是将互联网控制权交还给用户,以用户创作来为互联网增加内容,通过过滤掉大量错误数据来帮助我们获取有意义的信息,满足用户在互联网上搜索需求。

Web 1.0 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早阶段,其特点是网站在互动内容方面占主导地位,特征是“可读”;Web 2.0 的特点是与网站互动的能力显著提高,导致社交媒体网站的出现和用户生成内容的激增,特征是“可读 + 可写”……(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2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周丹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黄俊香系中国传媒大学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编辑;龚超系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工学博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