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赵晟
【内容摘要】本文从身体媒介的研究视角出发,试图重新发现和总结庄子的身体交往观。通过考察庄子思想中的内向德性修养与外在形体展演,发现其为了达成“齐同万物”的传播目的而提出的“坐忘丧我”是一种基于身体媒介的内向传播实践,并提出庄子理想中身心内外合一的“大觉”境界,对今天沉湎于现代迷思中的世人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庄子;身体传播;“齐同”;“大通”;“坐忘”
庄子对中国的文学乃至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将《庄子》一书誉为“六才子书”之首,可见后人对庄子其人其文的认可。《庄子》的成就不仅仅在文学性上,更在思想性上。后世之人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认为庄子的思想与老子同源,都可以归入道家思想的范畴,并成为后来道教叙事的源头。庄子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极深,但他也从代表儒家的孔子那里汲取了许多养分。机械地用儒、道思想的两分来认识先秦时代思想家如庄子,是很容易产生误会与偏见的。如许多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庄子思想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他个人对于天地自然、政治生活与身体实践的观察与体悟,他从老子或孔子那里汲取养料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地是为了自己的思考服务,用于辅助自己构建起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若仅从儒、道之别,黄老与老庄的区分这样的刻板印象来认识庄子,将写出“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之激昂文字的智者误认为是消极避世的隐士,则几乎是可笑的。
先秦诸子的思想其实都扎根于日用平常的身体体验与生活实践,从儒家的修身体用到道家的实腹养生,都来源于对身体的思考与身体概念的延展。身体交往观正是基于对活生生的身体所具备的传播潜力与动力的认识,视身体为媒介对人类世界的嵌入,而引申的媒介观、生活观、人生观,也是包括了对身体媒介的自我认知和传播实践的系统观念。在此认知下,庄子瑰丽而恣意的想象力其实来自于他独特的身体交往观。在这一点上,已有许多前辈学者达成了共识。如谢清果教授以内向传播视角观照庄子的托梦悟道,谈及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乃至精神自我的交互影响。“梦”毫无疑问地正是一种身体感的浮现,正如其文中引《列子》所言之“心凝形释,骨肉都融”,说庄子笔下的“梦”是跨越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身体概念的表达。邵培仁和姚锦云谈庄子思想中蕴含的“接受主体性”立足于庄子的齐物思想上,论及“消除了人与物的对立,将人同样看成万物的一员,才能够与‘道’相通”,其实质就是将身体的精神性与物质性进行统合,回归能作为传播之主体的整全身体。庄晓东和丁建雄从情感传播角度考察庄子思想,提出“一种主客相融合,内外合一,超言绝象的情感体验”的真人之情,也同样关注到了身体之内外合一的整体性对于传播的影响。周与沉更跳脱出人际传播视角,从天人传播的高度观照了庄子的身体传播智慧:“庄子视人与宇宙为同质性存在,但现实层面中人自蔽于个体结构的束缚,须转化之以使身心结构成为沟通内外的管道,宇宙的讯息与人气机之交流就能超越诸感官之转换,人与宇宙达成深层和谐……言身、言心,都须在一气流注氤氲的景观下才得真解。”喻国明借用非常前沿的元宇宙概念,讲述了“经验身体”“技术身体”和“智能身体”的合一对于元宇宙形成过程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整全身心的身体方能成为沟通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媒介,人类的交流与传播活动才得以真正实现。而庄子思想也正是基于“身心一气流注氤氲”的身体认知之上进行构筑和演绎的。顺着这样一种思路,笔者亦试图从身心合一的角度观照庄子的身体交往观。
一、德全者形全:庄子的身体交往观
庄子善用寓言和比喻,尤擅长用身体变形来引导读者的想象与体悟:从体残形畸的有德之士(《庄子·德充符》)到如骈拇枝指的仁义之弊(《庄子·骈拇篇》),再到以身化蝶的庄周之梦(《庄子·齐物论》)。庄子其实巧妙地运用了身体为媒介,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其宏大思想世界的一角。可以说庄子的确是身体传播的大家,他不仅于交往的身体中自悟到传播的思想与身体的媒介域,更实实在在地在其文字中践行着身体隐喻式的传播技巧。庄子在其文字的叙述中一再提及的两个概念“德”与“形”,大致能与西方思想概念中的“灵”与“肉”相对应,是身体的两个面向,即身体的精神性与物质性。庄子一方面说,“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德充符》),极大地肯定了精神身体的超越性 ;但另一方面又说“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天地篇》),将德形两全的整全式身体认作是其理想的圣人身体,从而与中国先贤们所普遍持有的灵肉合一式身体交往观不谋而合......(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