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高三了,复习迎战高考是头等大事。可对晓康(化名)来说,在高考倒计时80多天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患上了“伯基特淋巴瘤”这一少见的血液肿瘤。
疾病并没有击垮这个开朗的大男孩,晓康化身“抗癌战士”,边治疗边学习,一步步完成“打怪升级”之路。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徐卫教授团队的精心救治,错过去年高考的晓康,今年取得了优异成绩,即将进入心仪的高校深造。
高考前查出腹腔巨大肿块
昨天中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晓康,他刚刚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回到安徽马鞍山的家中。这一次去医院,他取出了植入一年多的输液港(一种通过人体内植入静脉给药装置),算是和病人“生涯”正式告别。
2022年3月,晓康正在进行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那时他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发低烧,后来逐渐出现了腹痛、便秘、呕吐等症状。直到有一天,课堂上的晓康被一阵突然袭来的腹部剧痛击倒。
检查结果给了晓康一家重重一击,他的转氨酶和肌酐超出正常值几十倍,腹腔里有一个15.8cm×7.2cm的巨大肿块。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暂不能明确是哪种疾病,医院建议他们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确诊为一种少见的淋巴瘤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经过进一步的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晓康最终被明确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伯基特淋巴瘤”。这是一种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疾病。
“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细胞性肿瘤,生长速度很快,患者以儿童和青年人居多。”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徐卫教授表示,由于伯基特恶性淋巴瘤在发病前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当腹部出现肿块时,往往已经到了中重度的病情。
随后,晓康被转入省人医血液内科进行专科治疗。晓康说,回忆起那一段日子,他的心里并没有害怕,“我唯一担心的是,高考还能不能赶得上?”
“抗肿瘤”还是“抗感染”?
当时,晓康的腹腔包块已经非常大,出现了肠道的积气、腹胀,免疫功能也不好。徐卫教授根据病情,为他制定了八次化疗的方案。但起初的治疗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一个疗程过程中,晓康因为身体虚弱,反复出现感染,一度生命垂危。
“我们在抗肿瘤和抗感染之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先治疗肿瘤怕身体承受不了,先抗感染又怕肿瘤进展迅速,彻底失去救治机会。”徐卫教授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经过多番考虑,徐卫教授最终决定两种治疗同步进行。在第一个化疗疗程中,晓康在长达43天的住院治疗后,才终于稳住了病情。而血液内科淋巴瘤病区的平均住院日为3天。
再战考场超“一本线”118分
与所有的淋巴瘤患者一样,晓康在治疗时也同样经历了恶心、呕吐、脱发……这一切都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大男孩,“这可能和性格有关,我从小就很乐观。”晓康说,“只有在确认放弃高考的那一刻我哭了。”
2022年8月,在完成既定的化疗后,医生判断晓康的病情达到完全缓解。每隔三个月,晓康就会回到医院进行复查。幸运的是,他恢复得很好。
记者了解到,晓康今年高考成绩达到600分,超安徽理科本科一批482分数线118分。今年高考一结束,晓康就和同学们一块儿去西安旅游。晓康说,他想通过自身经历为其他淋巴瘤患者加油,“一定不要放弃!”
听专家说 如颈部等处淋巴结肿大还不痛……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徐卫教授介绍,淋巴瘤根据病理分型有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比例超85%。目前,我国淋巴瘤发病年增长率为3%—5%,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淋巴瘤已成为我国男性的第八大高发恶性肿瘤。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式非常多,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可以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有人甚至称之为会“跑”的肿瘤。“如果出现颈部、锁骨上窝、腋下的淋巴结逐渐肿大,且不觉得痛,就要格外引起警惕了!”徐卫教授说,应排除恶性淋巴瘤的可能,尽早运用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及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对患者的疗效、生存期、生存质量至关重要。(通讯员 曹勇 洪鸣 濮益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责任编辑:王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