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2022年8月7日适逢立秋,由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文艺家》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当代文艺工作委员会协办的诗人、作家、书画家杨清茨女士散文集《何曾东风旧》新书首发暨研讨会在北京玄一精舍举办,这里是明朝中期卧佛寺的遗址,曹雪芹曾暂居此地构思旷世巨作《红楼梦》。
全国人大常委、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诗人王玉明,《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刘笑伟,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中国文艺家》主编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北乔,著名军旅诗人丁小炜,人民论坛副总编辑陈阳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敬文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均,《中华读书报》编委陈香,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立华,《人民周刊》杂志社区域主任宋然等20余位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知名主持人楚楚、中国诗歌网新媒体副主任罗曼主持。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先生在序言中点评到,杨清茨诗、文、书、画都擅长,她创作的作品也都很好,从中能感受到思想追求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在她写的诗歌、散文中有些是革命题材,散发红色正能量。她的很多作品都非常有质量,读起来,可在你、我、她之间激荡出共鸣。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文明委委员胡振民先生在书中评论到,杨清茨的散文是献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华丽乐章。读她的散文,无处不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沛滋养,无处不能感受到时代的呼吸与生活的脉搏,既有小女子的轻歌曼舞,也有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与浓烈的家国情怀,她把自己放在了时代之中,放在了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她的笔墨始终是饱满的,她的文字始终是深情的。
吉狄马加对《何曾东风旧》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杨清茨的散文是对她诗歌的呼应,表达了很多美学原则,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发现她的内心世界丰富而精密,通过散文走进她的心灵,这本散文集给大家提供了解认识杨清茨的另外一个渠道。这本散文集记录了杨清茨与友人的交往,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把友情变为了创作动力,祝愿这本散文集发行之后能在读者中找到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的共鸣者。”
王玉明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是忘年交诗书好友,参加今天的雅集感到特别亲切!杨清茨是一位非常有文学艺术天赋与才华的诗人,作家,书画家和文化活动主持人。收在这本散文集里的作品,反映了她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清茨这四十多篇散文,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文字典雅细腻,自然流动,没有矫揉造作,体现了一个志趣高远的才女之内心世界。”王玉明先生特将一首小令献给杨清茨:
《清平乐?賀清茨女史《何曾东风旧》大作付梓》
东风依旧,沉醉如醇酒。春雨杏花曾记否,夜数晴空星宿。
青春歌舞轻盈,诗文书画倾情。萱草庭前眷恋,感恩亲友嘤嘤。
李少君在致辞中表示,在立秋之日举办清茨的新书首发会,可以说是一场诗歌和艺术的雅集。众所周知,王羲之等人于永和九年三月三的兰亭雅集,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艺术事件被流传了下来,从此,后来所有的诗歌雅集都可以说是向兰亭雅集的致敬。在立秋日举办清茨的散文集的分享会,我们不仅要研讨杨清茨的散文集,更是相互分享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诗歌、艺术的魅力。清茨的修养很全面,诗、文、书、画和评论皆长,将感性和知性融合,展现美貌和才华,正因为如此,她能将文学艺术界很多人联系在一起,呈现某种艺术场域。所以,我希望这一次的雅集,不仅只是一个分享会研讨会,而是经由大家的共同努力,能留下文字,美好的文字能够记载情感和经历,并以其力量穿越时空,成为记忆和永久。
陈宏有感而发道,书如其人,人如其书,这种高雅、恬淡、从容,这种高贵、雅致,是阅读这本书的感觉,也是我和清茨多年相处的感觉,看完这部书,我有三点感受:第一,知识性很强;第二,情感饱满;第三,哲理深邃。清茨的书正如清茨这个人,有一颗不屈的、追求梦想的、信仰笃定的灵魂。
向阳认为,杨清茨在散文文本上做了一个创新的破冰式的文学实验,这个实验非常成功,几乎打通了散文的三重境界——人道、物道、人道。她的复合文本的写作,可以说在当代的新散文写作的路径中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探索。
张立华表示,这部散文集文字隽永、朴实无华,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当今散文创作中最缺少的就是这份真实,这也是每一个散文家所追求的极致和目标,只有书写那些闪光的温暖的有价值的生活感悟,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总结《何曾东风旧》的写作特色:一是态度真诚动人。清茨敞开心扉、至真至诚地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没有矫揉造作的虚饰。二是文字细腻讲究。清茨从小习文,古典文学素养深厚,功底扎实,诗琴书画皆有涉猎,颇有成就,散文写作也是得心应手、优游自如。文字灵性敏感,气质独特,在游记类和写景记事类作品中尤为突出。三是境界高雅不俗。清茨在生活和工作中张弛有度、恬静自然,拥有高尚的文学艺术理想,对哲学也有颇深研究,这些都会自然地渗入她的字里行间,使其作品底蕴深厚。
向云驹概括了杨清茨的写作状态、写作价值,写作特点,他认为,清茨现在的写作状态比较难得,这种典雅的、自由的写作状态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不是为了到稻粱谋才去从事文化艺术创造,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需要有这样写作状态的人,而且越多越好。这种写作状态,并不是远离社会,远离时代,杨清茨跟时代贴得很近,她有很多甚至是红色题材的创作。她的写作有诗性,用诗的语言去写散文和评论,这种典雅华丽的语言是对传统的承接和打通。
北乔聚焦杨清茨散文的日常性,清茨的《何曾东风旧》用写作把我们的生活重新再现,重新品位,甚至是重新组合和提取。《何曾东风旧》唤醒我们关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物象。“仅仅有文化是不行的,如何把文化安放在我们的生活里,如何把生活中的文化安放到我们写作的文本里,是这部散文集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在丁小炜看来,清茨的散文是用心灵和生命进行一种深入体验,取材很小,但阐释的道理很大,她保持了对人性、对人道主义的追问,她的散文精细醇厚,有情趣,有独特发现,充满禅意,她的散文也反映出对当下的生活态度,非常地平和、温馨,有抚慰人心之感,文章里每一处皆是风景。
敬文东表示,“古人所说的语言是联系到味觉的,舌头既能知味又能知言,原因在于心把舌头和语言结合在一起,古人的汉语是我感到什么东西,今天的汉语是我看见了什么东西,清茨的随笔,我很深的感觉是,她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重新回到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时候,她的心很静,没有一丝焦躁。”
秦立彦关注到杨清茨写作精神的多面向,平和恬淡背后所经历的痛楚。清茨能够体会他人,怜悯他人,推而广之到万物,这也与佛法有关系。“我特别欣赏《吉祥鸟》这篇,她把喜鹊的吵架殴斗写得特别细腻,这是诗人作家深厚能力的体现。她作为一个修行佛法的人,对万物所遭受的痛都感到怜悯,自己也感同身受,十分难得”。
陈均认为,杨青茨的散文展现了她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文章里可以读到作者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爱好和研习,比如读经、坐禅、书画、紫砂壶等等,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作者自身的素养。此外,作者对于雅物的沉迷,读来也很有趣味,如果当成社会学材料,可以研究雅文化如何在中国当代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兴起。
陈香评价,杨清茨的散文体现出浓厚的女性特色,体现在以女性化的视角,在自我体验的叙述中抒发个体感情,领悟生活的意义。杨清茨的散文,也体现了她别具一格的语言的风格和特色,表现为抒情的忧郁气质和浪漫风格,语言的典雅和画面美,以及意韵的灵动美和情愫美。
宋然表示,清茨老师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传播者,杨清茨的散文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这样的写作态度和追求值得称赞,她用情怀完成着心灵追问,这些都与作家的修为、阅历、思考相关,这样的审美走向充满自然情趣,有着唐诗宋词的古典意味,彰显内心的叩问和美的力量,从中读出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滋味。
杨清茨在答谢辞中表示,“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这个时候小院的风景恰恰好,活动开始的时候暑光未减,霞光万丈,这个时候是清风徐来,我想现在嘉宾的心情是和清风一样的,有无上清凉的感觉了。感谢各位领导、嘉宾,感谢各位文学艺术界的朋友们莅临小院,增添光彩,为杨清茨的散文集《何曾东风旧》发声,在此深深地表示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杨清茨的文学之路!”
活动最后,知名主持人张宏、朗诵家蓝帆、青年作家艾诺依分别用声情并茂的朗诵,为来宾呈献《何曾东风旧》中的精彩篇章。
张显、张之泽、王峰、马慧聪、郑中恺、卢荡等多位文学艺术家也出席了此次活动。(编辑、供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陈子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