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看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2022/08/01 12:21     来源:兰州大学

基础学科是什么意思?和你想的不一样!

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创造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类的结果,而基础学科(文史哲、数理化生等)是知识“树状”结构图的根和本,是知识大厦的基础,是人类认知世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性工具,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

在社会认知层面,不少学生和家长会认为基础学科“异常艰辛”,给基础学科贴上了“冷板凳”等标签。实际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他学科是基础学科体系不断发展和重组分类的结果,基础学科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属于知识体系的源头,训练的学科方法思维偏向于质性层面,所有的专业均要学习掌握文史哲数理化生等基础性知识。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自然世界的发现和认知活动等越来越活跃,对基础学科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求会越来越迫切。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基础学科特别是基础理科、基础医科和基础文科人才培养,事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事关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要进一步坚持“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思路,基于科学选才、鉴才、育才,通过本研贯通培养高层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必然的选择。

何以实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来看看本研一体贯通!

新世纪以来,不少高校在探索本研长周期一体化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推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兰州大学为畅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路径,实施“本研贯通计划”,目前已有30个学院启动,主要以基础理科、基础文科、基础医学等专业为重点,聚焦生命健康全周期、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学术志向坚定、专业兴趣浓厚、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如何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瞄准三个体系!

长期以来,兰州大学持续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力度,积累了诸多经验。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学校加快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聚焦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以及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学习潜能等方面,瞄准三个体系,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厚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育人沃土。

一是建立专业兴趣、学术志趣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对基础学科的认知度。首先,将“兴趣引导”贯穿本研贯通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认同度、塑造学生学术志趣,逐步形成并塑造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有志于潜心基础学科科学研究的远大志向。其次,建立无缝衔接的管理机制和育人生态。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及全要素、全过程统筹的本研贯通整体框架,将“贯”作为手段,“通”作为目的,实现本研两个阶段的“有机贯通”。最后,优化和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注重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有效解决本研贯通中“重叠区”与“盲区”并存的现象,尤其是在学业评价等方面。

二是构建核心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深化“德育为先夯实专业通专融通能力为重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素质”的学生发展原则,探索建立模块化、递进式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机制,推进解决课程体系中知识内容重复、更新不及时,知识体系偏窄等问题。构建基础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清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紧密衔接的教学方式等,塑造学生对学科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的深度、培养学生对跨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宽度,强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问题能力的纵深化培养,塑造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畅通科研能力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潜质。根据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在高年级学习阶段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科研训练。以导师制为主渠道深化科研训练机制的优化和革新,以导师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第一,根据学校搭建的针对不同阶段培养需求的多层次、开放式实践能力训练平台,通过学科专业创新竞赛、创新项目等实现学生学科思维训练、科研意识塑造的整体协同;第二,根据导师科研项目,实施贯穿本研的科研训练,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第三,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中心),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等建立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整合科学人才培养平台;第四,利用在校研究生建立“朋辈导师”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发挥科研氛围对学生熏染浸等作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