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据媒体报道,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发的“魅力有机化学”系列课程,在徐汇区四所中小学“圈粉”。于是,隔三岔五就有学校找上门来,邀请团队去开课。面对不断冒出的新需求,所里有些无奈;不少学校则为“如何找到对路的科学家来校开课”而烦恼。笔者以为,科学家进校园进课堂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理应大力鼓励和提倡。当前,要探索构建长效机制,为科学家进课堂提供更好的路径支撑。
科学家进课堂的意义不言而喻。无论对国家还是学校来说,科学家都是宝贵的稀缺资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一方面,科学家拥有前沿科学知识,这些知识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另一方面,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求知精神和科研态度,对学生来说都是无形的榜样,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正因为科学家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学校希望科学家进课堂,特别是在科技强国战略和“双减”政策背景下,这种需求显得尤为旺盛。
从现实情况看,尽管不少科学家有投身科普的热情,但因科研任务繁重,用于科普的精力有限,坚持参加科普活动往往难以系统化。同时,因对中小学知识背景不熟,缺乏对课堂的掌控,有时也会一不小心讲得太深。针对科学家进课堂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要着力从机制上进行构建和完善。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从政策层面谋划科学家进课堂的有效机制。建议在国家和地方各级规划与政策中,出台有关的政策条款或专门文件,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常态化组织科学家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组织和第三方组织的力量。科学家进课堂要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必须发挥各级科协组织的作用。各级科协在总结科普周、科普日等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深度合作,探索形成科学家进课堂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借助第三方公益组织的力量,通过更加灵活的市场化运作,特别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让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的中小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科普资源。
三是加强内容优化,打造优质科普课程。科学家对于中小学知识的把握,只能依靠个人预设和经验,在分享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难免造成讲解过深或不够的问题,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特别是教育课程资源专家的作用,多方力量共同设计好优质的科普课程和教学内容。这样设计出来的科普课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和效果。
四是改善评价机制,切实把科普放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一定程度上,科普是科研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建议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科研机构探索把科普纳入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引导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科学家开展科普工作。唯有如此,科学家进课堂才能形成长效机制,真正让科学家从学校的“贵客”变为“常客”。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作者:姜朝晖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1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