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十九届六中全会 >正文
山区小县教育何以成为“高地” ——江西省芦溪县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探索记(上)

2021/11/24 15:1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记者 焦以璇 储召生 禹跃昆 徐光明 通讯员 曾宪瑛

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学生在开放式书吧里阅读书籍。资料图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也是江西省芦溪县教育人的不懈追求。

位于赣西山区的芦溪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是一个人口只有30万、财政收入处在全省后1/3位置的典型农业县。

然而,就是这样的山区小县,却打造了教育的绿水青山,办出了全省一流的基础教育——

全省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县之一;

2020年,芦溪在江西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也是全省唯一连续六年稳居前三名的县区;

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2.6%,远超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指标要求;

……

山区小县何以办成了“大”教育?带着问号,记者走进芦溪,探寻这个赣西小县教育发展的密码。

最大一块“蛋糕”分给教育

连续三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到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65%……对于一年财政总收入不足20亿元的县来说,是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作为山区农业县,芦溪发展经济有着绕不开的天然瓶颈。农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工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突围之路在哪里?这是芦溪历届领导班子苦苦思索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芦溪县委、县政府逐渐统一共识,从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芦溪县委书记黎增义表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同时,也让芦溪打响了知名度,提升了影响力,推动了芦溪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在芦溪,教育绝对是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每年第一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一号议题研究教育工作,是芦溪坚持多年的传统。

在芦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聂志勇的印象里,县政府常务会议很少有不涉及教育议题的,如果哪天没去县政府大楼开会,同事们都会好奇地问一嘴。

“芦溪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五个优先’。”芦溪县委副书记、县长龙萍说,这是历届县党政班子达成的共识,也是芦溪教育发展的“尚方宝剑”。

办教育,芦溪人是舍得投入的。2016年,芦溪率先实施了城区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坚持城区发展与学校布局相配套,芦溪五年来投资7亿多元,建成了占地120亩的芦溪外国语学校、占地100亩的濂溪中学和占地100亩的芦溪小学,使城区网点布局更加合理。

“芦溪外国语学校所在地属于县城黄金地段,周围都是县城房价最高的楼盘,改为教育用地后政府直接减少财政收入2亿多元。”聂志勇说,县领导权衡后,果断选择了建学校。事实证明,城区新建的几所学校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提前达到小学45人、初中50人以内的优质均衡标准。

农村学校条件改善工程也加紧推进,从“标准化建设工程”到“农村中小学提升工程”,从学校绿化亮化美化“三化”提升到教室功能室专用教室“三室”建设,如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100%,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芦溪县、乡两级共计投入4.8亿元用于幼儿园项目建设,按照“两个优先”原则,优先在贫困村建设村级园,优先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园,实现了全县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园全覆盖。

源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刘玉丹没有想到,过去幼儿园只能设在小学校园里,如今5个花瓣造型的教学楼与花蕊设计的六边形连廊合为一体,教育空间大为拓展。

麻田中心学校校长朱志辉不会想到,过去学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练习摔跤,如今标准化的摔跤馆占地720平方米,具备了承接省级摔跤比赛的条件。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更不会想到,过去学校长期缺少实践教育基地,如今学生即将在新校园里迎来属于自己的烘焙坊、咖啡厅。

为乡村“锁定”好老师

“以前,乡村教师都是想尽办法往县城里调,教育局每年都要收到近百份进城报告。”芦溪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旭波说,教师大量往城里涌,乡村学校剩下的都是老教师。

年轻教师的流失也让麻田中心学校校长朱志辉头疼不已,“以前的乡村学校如同‘培训学校’,很多年轻教师刚熟悉教学没几年就离开了”。

留住教师就是留住乡村教育的未来,芦溪人下决心改变。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从2015年开始,芦溪面向全县乡村教师实行“三免两补一高”。

“三免”即免费入住教师周转房、免费提供工作餐、免费体检;“两补”即补贴山区津贴、乡镇工作津贴;“一高”指的是按最高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由财政预算总工资的5%提高到最高标准12%。

“以刚入职的新教师为例,现在每个月工资实际到手3500元左右,吃住不花一分钱,每学期还有绩效奖励,年收入能达到7万元左右。”芦溪县张佳坊学校副校长邓绍春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测算,芦溪同职级边远山区教师补贴比城区教师每月最高可多出2200元左右。

继提高教师收入后,芦溪县教育局又放“大招”,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实行“支教优先”政策,3年来对109名前往乡村支教的教师优先聘任;在岗位设置中实行“低职高聘”政策,将76名近5年即将退休的乡村教师全部顶格聘用。

2019年,芦溪县教育局决定每年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100多名教师进城。令人意外的是,最终报名的只有47人。一名李姓教师本已考上县城学校,再三权衡后放弃了进城机会,留在了乡村任教。近两年,芦溪还出现了城区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情况。

仅有待遇还不够,如何让乡村教师“有发展”才是关键。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芦溪县教育局全面实施“三名工程”(名师、名学科、名校长),每3年评选一次。名师设立工作室,有津贴、有奖励、有工作经费。

2017年,芦溪镇路行学校教师游晓奇加入江西省特级教师、源南学校语文教师康竹萍成立的工作室,两年后,她便摘得了“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

在准备比赛的3个多月里,康竹萍专门为游晓奇组织了一支听课磨课队伍,一遍遍修改打磨教学设计,从口语表达到表情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游晓奇从未想过,作为一名只在校内上过公开课的乡村教师,也能站上省级比赛的领奖台。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康竹萍的带领下,工作室很多成员实现了课题申报零的突破、获奖零的突破。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县财政设立了专项名师津贴,县教育名师可以享受3600元/年、县名师工作室可以享受7000元/年。

在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同时,如何从源头培养优秀教师?早在2007年,芦溪就开始了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探索。定向培养师范生从本地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提前“锁定”好苗子,待其毕业后将其纳入在编教师队伍,全部分配到乡村学校任教。

张佳坊学校教师杨乐贵的家就在张佳坊乡杨佳田村。2011年,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杨乐贵以高出重点高中分数线50多分的中考成绩报考了五年制本科学历定向培养项目,毕业后回到张佳坊乡任教。

毕业后就能有编制,而且家就在学校附近,杨乐贵全家都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短短几年时间,杨乐贵就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三定向’师范毕业生能扎根农村,服务家乡基础教育,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思想稳定性也远高于面向社会招聘的教师。”在聂志勇看来,这个项目有效地破解了乡村学校教师“招不到”“留不住”的难题。

十几年来,定向师范生培养项目为全县培养教师600多人。他们散作满天星,照亮了芦溪乡村教育的各个角落。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城镇挤、乡村弱是很多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然而,记者在芦溪采访时,这样的感受却并不明显。

以小学为例,芦溪整个县城只有两所小学,学生人数在5000名左右,而芦溪小学阶段学生总人数为2.34万人。显而易见,大部分学生都分布在芦溪各乡镇所属的小学里。

在芦溪县教育局党委委员黄祝华看来,破解城乡教育失衡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这句话说起来简单,背后却考验着芦溪教育人的智慧和担当。

几年前,坐落在玉皇山山脚下的张佳坊学校还是县里最薄弱的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质量均在全县垫底,换了几任校长都不见起色。

2019年,黄祝华临危挂帅,兼任学校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张佳坊学校迎来了学校发展史上许多第一次:近10年来第一次举办开学典礼、第一次系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第一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

黄祝华与学校领导班子一道,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境入手,帮助教师找到研究切入口,协助他们总结研究成果。从过去的不敢申请课题,到如今成功申请10项课题,教师们重新燃起了教研热情。

与此同时,位于县城的芦溪小学、濂溪中学“牵手”张佳坊学校,“送教下乡”“跟岗学习”“师徒结对”等交流活动,让教师们接受了一次次观念风暴的洗礼。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把“金钥匙”。依托山中竹子多的优势,张佳坊学校挖掘竹文化内涵,以“竹之七德”规范师生行为,创设了独具特色的竹文化体育项目,开展了竹林写生、竹蔬园种菜等活动,全力打造竹文化育人模式。

把张佳坊学校打造成农村学校的排头兵,是黄祝华的心愿。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张佳坊学校已获得全县8项荣誉,考入重点高中的比例突破了20%。

学校办得好不好,老百姓用脚投票。在芦溪,除了随父母打工出去的外,本地的孩子几乎没有外流的。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全覆盖,也在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驾护航。从2017年秋季起,芦溪县陆续建立了5个中小学校和5个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责任片区,建立了县、片、校三级教育督导工作网络,实现了教育监管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责任督学经常推门听课,手把手指导我们如何建设高效课堂,还利用片区教学一体化的优势,为青年教师提供送课交流的机会,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宣风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李曼姿告诉记者,短短几年,青年教师团队就成了宣风镇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芦溪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全县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为0.35、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为0.29,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补短板、扶弱项,在城乡教育均衡稳步提升的同时,在芦溪,不同学段也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并驾齐驱。

曾经,“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是困扰芦溪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大难题。如今,学前教育是芦溪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芦溪县委、县政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构建农村公办园体系,管扶并举促进民办园普惠性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之路。

“幼儿园有沙水池、菜地、养殖区等9个户外综合活动区,孩子有了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亲近自然的机会。”源南乡中心幼儿园家长陈茜说。优秀的办园质量吸引了很多在县城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把孩子送来这所幼儿园。

曾经,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践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如今,芦溪武功山中专结合芦溪建设世界电瓷之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当地工业园区对接,大力开展电瓷专业培训,为地方产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曾经,特殊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如今,芦溪把特殊教育办得有声有色。作为“省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芦溪特殊教育学校率先在全省构建了“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教就读”三位一体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机制,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6%。

“每一名残障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的人生之路多一分平坦。”在校长刘小清的带领下,学校开设了美术、书法、舞蹈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光是学生的美术作品就荣获了150多项各级各类大奖。

没有高耸的山峰,也没有低矮的谷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芦溪一直在路上。

“芦溪县将坚持以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重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打造全国教育名县的路上奋楫扬帆、笃定前行。”黎增义坚定地说。

作者:本报记者 焦以璇 储召生 禹跃昆 徐光明 通讯员 曾宪瑛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4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滚球体育官网,滚球体育下载精彩评论